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如何讓生死兩相安 法寶寺臨終關懷講座談理論原則與實務
2022-03-14
佛光山法寶寺「臨終關懷系列課程」第二場,3月11日禮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蔡昌雄,以「臨終關懷的理論原則與實務」為題,講述臨終關懷的歷程,從死亡的意義到如何為臨終者指路,強調陪伴的重要。
蔡昌雄說,一般人對死亡的態度從無知、否定到冷漠,並且刻意與死亡保持距離,明知必死卻渴望永生,造成根本矛盾。並以佛陀的芥菜子故事作比喻,說明死亡的平等性,每個人都難逃一死,接受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。
如何做好病情告知?蔡昌雄指出,問題不在應告知與否?而在如何分享了解?可分為漸進式告知或情境式告知兩種。病情告知是否能做得好?是實踐安寧照顧理想的重要關鍵之一。
他舉實際案例,一位病人問他:「我是不是要死了?」他問病人:「為什麼會這樣問?是不是最近有什麼感受?」以具體的情況分享,不要期待不實的結果,而是與他討論,我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?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,渴望被包容以及害怕被放棄,我們應當尊重並且保持陪伴,滿足病人的需求,用心傾聽,不要輕易打斷,要讓對話保持開放,這是臨終溝通的基本原則。
「臨終歷程中的死亡揭露」臨終陪伴是一種與死亡共處的經驗,從臨終到死亡是一個身心難解的過程,也是一個心智世界從破裂到消弭的過程,此時靈魂湧現,在生死轉折中釋放出磅礡的生命能量。對陪伴者的心智自我而言,此一臨終能量釋出的衝擊,等於是自我必朽處境的揭露,死亡焦慮正同時挑戰著臨終者與陪伴者。
死亡焦慮的三個層次:1、歸屬焦慮,與社會關係解體的焦慮。2、存在焦慮,生而孤獨死而孤獨,需要自己去面對。3、深沉結構的焦慮,不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。病人最大的傷害就是被放棄,不要讓病人有被放棄的感覺,這種感覺會強化病人身體的疼痛,生理的疼痛可以透過藥物緩解,但與親人家屬分離的悲傷及死後不確定的恐懼,如何面對「轉化焦慮」以及由此焦慮所沿生的心理情緒反應,是臨終病人的基本課題。
「如何為臨終者指路?」每個臨終病人都希望有人為他指引一條路,這條路不是回家的路,而是要為生命找出路,如佛教講的彌陀淨土,要讓願力強過業力才能去到你想去的地方,讓生死兩相安。
蔡昌雄說,一般人對死亡的態度從無知、否定到冷漠,並且刻意與死亡保持距離,明知必死卻渴望永生,造成根本矛盾。並以佛陀的芥菜子故事作比喻,說明死亡的平等性,每個人都難逃一死,接受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。
如何做好病情告知?蔡昌雄指出,問題不在應告知與否?而在如何分享了解?可分為漸進式告知或情境式告知兩種。病情告知是否能做得好?是實踐安寧照顧理想的重要關鍵之一。
他舉實際案例,一位病人問他:「我是不是要死了?」他問病人:「為什麼會這樣問?是不是最近有什麼感受?」以具體的情況分享,不要期待不實的結果,而是與他討論,我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?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,渴望被包容以及害怕被放棄,我們應當尊重並且保持陪伴,滿足病人的需求,用心傾聽,不要輕易打斷,要讓對話保持開放,這是臨終溝通的基本原則。
「臨終歷程中的死亡揭露」臨終陪伴是一種與死亡共處的經驗,從臨終到死亡是一個身心難解的過程,也是一個心智世界從破裂到消弭的過程,此時靈魂湧現,在生死轉折中釋放出磅礡的生命能量。對陪伴者的心智自我而言,此一臨終能量釋出的衝擊,等於是自我必朽處境的揭露,死亡焦慮正同時挑戰著臨終者與陪伴者。
死亡焦慮的三個層次:1、歸屬焦慮,與社會關係解體的焦慮。2、存在焦慮,生而孤獨死而孤獨,需要自己去面對。3、深沉結構的焦慮,不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。病人最大的傷害就是被放棄,不要讓病人有被放棄的感覺,這種感覺會強化病人身體的疼痛,生理的疼痛可以透過藥物緩解,但與親人家屬分離的悲傷及死後不確定的恐懼,如何面對「轉化焦慮」以及由此焦慮所沿生的心理情緒反應,是臨終病人的基本課題。
「如何為臨終者指路?」每個臨終病人都希望有人為他指引一條路,這條路不是回家的路,而是要為生命找出路,如佛教講的彌陀淨土,要讓願力強過業力才能去到你想去的地方,讓生死兩相安。
最新消息
歐洲重要價值夥伴計畫國會幕僚團參訪佛館 領略宗教開放與包容
2025-08-23工研院佛學社講座 AI浪潮下的安心之道
2025-08-23孝道月佛光山僧眾功德回向 信眾共祈世界和平
2025-08-23鳳山二會贈公益吉祥米 關懷後庄弱勢家庭
2025-08-23溫哥華方廣分會參與公園清潔 維護城市綠意
2025-08-23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舉行灑淨祈福儀式
2025-08-23怡保自然療癒工作坊 啟動身心靈平衡
2025-08-23東京佛光人捐贈白米 支持社會福祉協議會
2025-08-23怡保押花藝術工作坊 領悟把握活在當下
2025-08-23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⑮
2025-08-23
相
關
消
息
與星雲大師再一次靠近 東京論壇回顧星雲大師的智慧與風範 2025-07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齊豫與李建復攜手嗨翻全場 2025-06-30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歐麗娟詮釋紅樓繁華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 2025-06-29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怡蓁與陳義芝解說驀然回首的辛棄疾 2025-06-26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王文靜談住在喜馬拉雅山風光 2025-06-25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月卿分享如何升級自癒力 2025-06-24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謝震武暢談活出上善若水的人生 2025-06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蔣勳聚焦談「祇樹給孤獨園」 2025-06-22